【原文】
古之君子,博学而笃志,好问以求是。其研读经籍之际,每遇疑难之处,则反复推敲、详究其中“案”字之意。“案”,在文言文中多义并存,既有凭几静思之意,亦有查考典故、核实事实之情。
一者,“案”可解为书桌或几榻,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云:“南华真人曳尾于涂,宁戚饭牛车下,皆能忘形骸之外,寄情于琴棋书画之间,不离左右唯有竹简与文案。”此处“文案”即指书牍笔砚所在之地,引申出伏案疾书或者冥想沉吟的意象,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学问之道孜孜矻矻的精神风貌。
二者,“案”又有考查探究之深意,《汉书·艺文志》载曰:“凡诸学术文章之作,必先稽古今,按图索骥,寻章摘句,务得其实而后已。”这里的“按”同“案”,乃查阅核验之举也。学者治学严谨,面对史料文献需审慎对待,细察史实脉络,明辨真伪是非,方显知识洞见和独立思考之力。
三者,“案”又表依循旧例行事,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记述职官制度时有所谓"故事因革,悉准前案",此间“案”则喻历史成规及前任所定方案策略,强调遵循法度而不轻变易,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进步的理念。
综上所述,“案”这一汉字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里,承载了古人读书探知的方法论原则——无论是专注凝神的研究态度,还是实事求是的历史考证精神,抑或是尊重传统的继往开来意识,都深深烙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可见,深入理解和运用“案”的多重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,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典智慧,并服务于今世社会的发展需要。